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昨日召開的2019年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大會上了解到,2019年全市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將以“增綠、添花、加彩”為基本思路,以綠道建設、“花園之城”建設、“五路”兩側增綠、精細化管理為重點,按照“統一組織、分級實施、社會參與、建管并重”的原則,實現“五路”兩側增綠亮點頻現,精細化管理成效明顯,綠道和“花園之城”建設效果初現,以優異的成績向建國70周年獻禮。
西安市綠道建設提速
今年新建總長度不少于500公里
啟動綠道和“古都西安·絲路花城”建設
新建綠道總長度不少于500公里
新建鮮花大道不少于50條
……
據了解,綠道建設將是2019年全市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的頭號任務,列入市考指標。
當天會議首先對全市2018年城市園林綠化工作進行系統梳理總結。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累計新增城市綠地面積647萬余平方米,改造提升綠地面積387萬余平方米,栽植喬木37.8萬余株,種植草坪370萬余平方米、栽植竹類植物131萬余株。
大西安構建“兩山、八水、五環、十廊”的綠道骨架格局
去年,全市共建設鮮花大道64條、花墻9.35萬平方米,種植向日葵89.4萬平方米,建設花田花海129.9萬平方米,新建綠道400.42公里,改造綠道59.72公里。
西安街頭建筑物上的屋頂綠化圖/西部網
全年建設屋頂綠化15.2萬平方米、垂直綠化1.8萬延米,創建生態園林單位和居住區31個,實施了140余處重點部位增綠,在重要節點布設花壇和綠雕313處,擺放鮮花8557.9萬余盆。
2019年全市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將以綠道建設、“花園之城”建設、“五路”兩側增綠為重點,啟動“古都西安·絲路花城”建設。
長島荷灘鳥瞰圖
2019年全年新建綠道總長度不少于500公里,新建鮮花大道不少于50條,建設一批花境、花海、花田;持續推進“五路”兩側及“1+38”酒店周邊區域綠化提升,高標準完成繞城高速和城區鐵路增綠提升工作,年內城區新增城市綠地600萬平方米,植樹30萬株。
2018年國慶期間西安街頭的鮮花綠植 圖/西部網
綠道建設是2019年我市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的頭號任務,同時,今年也是綠道建設全面啟動的開局之年。每個開發區至少要完成30公里綠道建設任務,西咸新區不少于60公里,城六區不少于15公里,郊區縣不少于20公里,這樣全年新建綠道總長度才能不少于500公里。另外,還將重點建設2條花卉主題景觀軸,20條花卉景觀大道,15組重點門戶綠雕花雕,5條凌空風景線,20條古城花街等。
濱河型綠道
市城管局局長李平偉表示,2019年全市園林綠化任務更重,內容更多,標準要求更高,但全年項目施工時間非常有限,“對這一點,大家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按照西安鐵軍的要求,奮力奔跑、爭分奪秒,把工作往前趕,春季要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的60%的目標”。
如何玩轉綠道?
配套服務設施完善
“能玩、能購、能吃”
大西安綠道擁有配套完善的服務設施、獨立的路權、彩色的鋪裝、優美的綠化環境。
綠道+公交+地鐵
構建三級驛站服務體系。其中,一級驛站50個,具有休憩、商業、公廁、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停放功能,根據人流量、居住量以及地段實際情況,還可能建電影院、民宿。二級驛站69個,具有休憩、公廁、自動售賣、非機動車停放等功能。三級驛站布設間距約500米,具有休憩、非機動車停放等功能。
保障綠道獨立路權。當位于城市建成區內時,綠道的單側綠化帶寬度不宜小于8米;當位于城市建成區外時,綠道的單側綠化帶寬度不宜小于15米。
社區綠道
便捷、順暢的“綠道+交通”銜接系統。通過綠道+地鐵,綠道+公交,綠道+慢行交通,綠道+機動車交通模式,提高大西安綠道體系交通可達性。
大西安綠道不僅是一條道,還是一個倡導城市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的實踐載體。在不久的將來,沿著綠道去上班、沿著綠道鍛煉身體、沿著綠道參加比賽,這樣的生活將悄然走進你我、走進大西安。
曲江綠道
讓您“人在畫中游”
2月3日記者從曲江新區獲悉,為把曲江池遺址公園綠道打造為國內一流的景觀線路,相關部門對曲江池遺址公園的綠道進行了提升改造,打造“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意境。
此次改造形成了主、次園路,以環湖步道作為基本線路,局部結合外環線綠帶,在公園主要出入口及小場地設置跑步準備點,構成環繞曲江池遺址公園的環形跑步線路。
曲江池遺址公園的綠道在維持公園原有的“青山重復、綠水彌漫”山水人文格局前提下進行了整體提升,在保證實用性的同時打造更好的景觀效果,滿足市民游客運動、休閑、觀景等不同需求,傳遞健康生活理念。
在經過多次試驗及反復比對后,此次施工除了采用專業塑膠跑道外,還使用了一種創新型路面材料——聚氨酯彩色碎石透水面層,替代以前無法自然滲透排水的密實硬化路面,這種材料也是緩解城市內澇等生態問題的良方。
在步道沿線重要節點,原有景觀條件基礎上,此次還增加了園藝化景觀元素及造景手法,使浮雕墻景觀與實景之間虛實結合,讓游客與浮雕墻形成近距離接觸,凸顯“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此外這次提升改造還專門針對綠道周邊設計制作了一批高品質“城市家具”,包括樹圍座椅、隔離護欄、格柵外包等,與綠道整體景觀和諧統一,簡潔實用、美觀大氣。
灃惠渠迎來華麗“嬗變”
將形成28千米全線夜光特色走廊
一片水系,一段歷史。作為“關中八惠”之一的灃惠渠,始建于1941年,承載了一代代居民的珍貴回憶。如今,這個有著70多年歷史的灌溉工程,即將迎來“嬗變”,成為一個擁有“國際化標準”的水生態廊道。
日前,高新區發布西安高新區灃惠綠道規劃方案,涉及改造范圍28千米,依據灃惠渠區域特色,把近期改造和遠期改造相結合,構建林、花、夜、田、水、畫道六大特色,打造西安第一條濱河夜光綠道。
據了解,灃惠渠渠首起始儀祉湖,位于西安市西南25千米,灃河與潏河匯流口處,從灃河東岸引水,流經西安國際社區、灃東新城、軟件新城和魚化片區,直至渭河。結合高新區發展定位,擬沿灃惠渠規劃建設功能復合、自然生態、科技智慧、活力多彩的綠道系統。綠道設計范圍涉及渠首段1.16千米、西安國際社區段5千米、軟件新城段6.81千米、魚化片區段1.56千米、多彩草灘段6.42千米及洨河段7千米,共六個區段28千米。
依據沿線區域特色,分別以“森林元素”、“禾稻元素”、“國際地標建筑元素”、“花草元素”、“科創元素”、“仰韶文化圖樣元素”作為綠道主題,將夜光元素植入綠道材料中,打造西安第一條濱河夜光綠道,形成全線夜光特色走廊。依據沿線區域特色,搭配特色主題植物,以“自然田園、鮮花綠道、多彩草灘、多彩樹廊、彩葉花廊”為主題,形成5大植物主題綠道線。
除此之外,高新區結合自身文化資源,實行文化策略,提倡以道載文,整合灃惠渠兩岸燦爛的歷史文化資源,以綠道“串”起周邊的特色文化。通過景觀手法、復合驛站、節日慶典等形式,使綠道成為文化載體和展現舞臺,體現時尚、科技、多元的文化特質,進一步強化綠道的人文底蘊。
從農業灌溉,哺育良田沃野,到華麗轉身,滋養生態之城。灃惠渠不僅是西安市重要的防洪工程、現代都市水利工程,也為大西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生態風景線……如今,這里將建設集“生態體驗、市民休閑、運動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生態智慧休閑綠道走廊,打造代表西安國際形象的綠色名片,國內綠道建設的典范。
大西安綠道
一條民生之道、健身之道
休閑之道、幸福之道
將不斷提升城市品質
和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讓人們在大都市也能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期待!
記者 張佳、朱雪嬌、王海鵬、康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