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柑橘利用春季嫁接成活后的柑橘苗在春梢老熟后至夏梢萌發前進行帶土種植更易成活,成活率可高達100%。2017年,全州縣部分農戶于3月上旬自行嫁接柑橘苗木,待嫁接苗春梢老熟后于5月下旬帶土移栽600余株,成活率100%,種后當年培育了兩批夏梢,一批秋梢,次年培育新梢4批,2019年即進行了試掛果,其種植效果明顯好于當地同年采用常規種植方法的橘園。
1 柑橘苗的嫁接與管理
1.1 嫁接
1.1.1 砧木的選擇 準備采用柑橘小苗帶土移栽的砧木必須是已種植一年且直徑達0.6cm以上的實生苗,砧木種植的株行距以10cm×20cm為宜。
1.1.2 嫁接時間與方法 柑橘苗的嫁接時間一般在3月上中旬即可,嫁接口離地高度為8~10cm。接穗在無黃龍病、潰瘍病且品種純正,豐產穩產的結果樹上選生長中庸、頂芽開始萌動的老熟秋梢。枝條采下后及時剪掉葉片,減少水分蒸發,可用1000單位鹽酸四環素溶液或青霉素溶液浸泡2h 。枝條消毒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用濕毛巾包裹后放到干凈敞開的塑料袋中保濕,最好2d內嫁接完。嫁接時采用單芽切接的方法,常規操作。
1.2 嫁接后的管理
柑橘苗春季嫁接后一般一個月左右即開始萌芽,萌芽期需及時檢查,如發現萌發的芽為花芽時需及時抹除,砧木上萌發的芽隨時抹除。嫁接苗新梢萌發后每株只留一個嫩梢,嫩梢長到8至10片葉進行摘心,促進枝條增粗,及時老熟,并可促進夏梢及時萌發。便于柑橘苗木的移栽及苗木種后夏梢萌發的時間相對一致。
2 柑橘苗帶土移栽技術
2.1 帶土移栽時間
柑橘苗帶土移栽的最佳時間是柑橘嫁接苗春梢老熟后到夏梢萌發前的半個月時間。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最好在下雨前后或陰天進行移栽。
2.2 柑橘苗圃挖苗前的管理
一是挖苗前需認真檢查苗木是否有柑橘紅蜘蛛,如有須在挖苗前3d左右先用殺螨劑進行防治;二是挖苗前需檢查柑橘苗圃土壤墑情,如苗圃土壤過于干旱,可在挖苗前兩天苗圃灌一次水,增加土壤濕度,方便取苗。
2.3 新種柑橘園的準備
新種橘園必須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包括果園的規劃、園地土壤的翻耕、底肥的施放,并對準備種植苗木的具體位置做好標記及對果盤位置的土壤進行破碎,方便苗木種植時的操作。
2.4 挖苗與運輸
新種橘園如離苗圃地較遠,可上午挖苗,下午16:00以后進行種植;如離苗圃地較近,可在下午邊挖苗邊移栽。挖苗時柑橘苗要帶土團,土團過大易引起苗木根系斷裂,過小也會損傷根系而推遲夏梢的萌發,土團外的根系一般較少,可用枝剪將裸露的根剪掉。需遠距離運輸的苗木,為防止苗木水分流失和折斷,可在挖苗后用直徑20cm的塑料薄膜袋包裹苗木根部,再置于塑料果筐中裝車運輸。
2.5 種植
柑橘苗帶土移栽的種植方法,先在整理好的果盤種植點挖一個寬15cm,深20cm的小坑,坑底回填直徑小于1cm的碎土,厚3cm左右,稍壓實,將帶土的柑橘苗放于坑內,然后在苗周圍回填碎土,回填碎土時要求回填的碎土與苗木根系充分接觸,不留空隙,及時調整苗木位置保持苗木株行整齊,并使苗木保持直立,然后壓實,種后苗木根莖部與果盤高度基本一致。新種橘園只進行翻耕整地的,果盤一般高于周圍10cm;種植點進行了擴坑改土的,則視坑內回填有機物的腐爛程度和厚度來確定果盤高度,一般掌握回填有機物完全腐爛沉降后果盤比周圍高出20cm即可。柑橘苗木種植后的當天,每株幼苗都要淋定根水3~4L,淋水后表面再覆蓋少量細土進行保濕。因夏季雨水較多,氣溫適宜,柑橘苗木種植后只要遇上一次中到大雨就會成活。柑橘苗木種植后遇到連續晴天,每隔2d在下午16:00以后淋水1次,每次每株淋水3L左右,連續淋水2~3次即可成活。另外,為防止新種柑橘苗木隨風擺動,種植后需在苗木旁插一條長約30cm的直立支柱并用繩子將苗木捆綁保持直立。
3 柑橘苗移栽后當年的管理技術要點
3.1 水分的管理
帶土移栽的柑橘苗,由于小苗的根系較淺,一般抗旱力較差,因此,新種橘園需要用稻草腹蓋果盤或種植矮桿豆類作物或藿香薊(俗稱“白花草”)等良性雜草以降低果園地表溫度,減少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濕潤。如遇久旱出現葉片內卷則需淋水保苗,確保新種柑橘苗木的正常生長。
3.2 幼樹施肥
新種的柑橘幼樹每萌發一次新梢需施肥1次,新梢摘心期間選雨天在離幼樹主干15cm的果盤周圍撒施1次45%硫酸鉀三元復合肥25~40g即可,也可兌水配成濃度為0.8%的水肥進行根際淋施。新種柑橘幼樹切記不要開溝施肥,否則,費時費力,同時還容易灼傷幼樹根系,導致幼樹生長停滯或死亡。
3.3 解嫁接膜
解嫁接膜一般在種植后20d左右進行,用小刀在嫁接口沿砧木一面縱向將膜劃斷,膜自行散開即可。殘膜留在嫁接口自然保濕待嫁接口完全愈合后于秋梢萌發前清理干凈(如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膜作綁帶,則不需解膜)。
3.4 夏梢的管理
5月底至6月初雨水較多,氣溫適宜,柑橘苗帶土移栽后一個星期即可恢復生長,10d左右即可萌發夏梢。新種幼樹一般要統一抹一次梢,抹梢7d后統一放梢,放梢時每株幼樹只在老熟春梢頂部留兩個健壯的嫰梢,梢長1cm時噴藥防治柑橘潛葉蛾、蚜蟲、木虱等蟲害,之后每隔1個星期用藥一次,連用3次,農藥可選25%吡蚜酮懸浮劑1500~2000倍液,2.5%氟氯氰菊酯乳油15000~2000倍液,25%噻嗪酮干懸浮劑1500~2000倍液 ,注意藥劑輪流使用;如種植品種為橙類和易感染潰瘍病的沃柑等雜柑類,還需用氫氧化銅等藥劑預防柑橘潰瘍病的發生。當嫰梢長到6cm左右時摘心,每梢留葉8~10片,為使新梢老熟相對一致,促使下一次新梢萌發整齊,最早摘心的嫩梢可留10片葉,后面摘心的嫩梢保留8葉。經過疏梢、摘心處理的柑橘幼樹,其夏梢的生長周期為40d左右,7月中下旬即可放一批晚夏梢,每條基梢留2~3條新梢,晚夏梢一般在8月底老熟,管理方法同上。
3.5 秋梢的管理
廣西桂林市全州縣幼齡橘樹在9月10日前所放秋梢均能正常老熟。為了秋梢萌發整齊,便于管理,放秋梢前需統一抹梢1~2次,每次間隔7d;放梢后注意防治柑橘潛葉蛾、蚜蟲、木虱、潰瘍病等病蟲害,并根據基梢的粗壯程度及樹冠整形的需要確定所留秋梢的方位和數量。生長粗壯的基梢保留3~5條秋梢,生長中庸的基梢保留2~3條秋梢。所留秋梢要盡早摘心,生長旺盛的秋梢留12葉左右,生長細弱的秋梢留6~8葉,促使秋梢生長粗壯,避免形成無葉花枝,增加幼樹次年春梢有葉花和營養枝的比例,加速樹冠的形成。
3.6 新種幼樹的整形
柑橘苗種植后在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過抹梢、疏梢、摘心、拉枝、吊枝等農業技術措施替代剪枝來完成幼樹的整形工作,促進新種橘園早結豐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