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芍藥花二首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有過這樣一句話:“春來不見花,便覺掃花無意。”可見花的美麗對于人們的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其中最為令人心馳神往的莫過于那盛開在春日里,帶著淡淡清香的芍藥了。
《賦得古原草送別》之一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是一首以抒發(fā)離別之情、頌揚大自然之美而著稱的詩篇。其中第四節(jié)中寫到了芍藥:
離別家園五月天,飄然流萍遠近間。
太行群壑四時雨,一片丹心兩地山。
寄語東籬菊已老,感時芍藥復紅顏。
這里,“感時”兩個字猶如情感涌動之波瀾。因為白居易離開家鄉(xiāng)時正值五月初旬,正值春光明媚、萬物復蘇之際。眼前景象猶如畫卷般展開,讓他感慨萬千。他把對東籬菊的惋惜和對芍藥的深情感慨融合在了一起,表達出了自己對家鄉(xiāng)之愛與對生命之美的不舍。
《芍藥》
唐代女詩人杜牧也曾為芍藥寫過一首詩,即“芍藥”: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依還似向人愁。
更向江南別恨生,千古凄涼水石洲。
這首詩中,杜牧描繪出了芍藥婀娜多姿、優(yōu)雅高貴的形象。她用“依依”二字表現(xiàn)出了芍藥柔弱而堅韌的性格;用“水石洲”四個字描繪出了芍藥孤獨而清華的境地。整首詩以典雅幽遠、含蓄深沉的意境將讀者帶入一個既美麗又哀怨、既溫柔又堅毅的精神世界。
結語
白居易和杜牧都是唐代的杰出詩人,他們各自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詠嘆了芍藥之美,表達了對生命、對人性、對世界的感悟。芍藥,或許只是一種普通的花卉,但在他們筆下卻變得高雅而典雅。
正如唐朝文學家劉禹錫所說:“春華秋實,冬寒夏澤。”芍藥雖不同于其他傳統(tǒng)名花那般艷麗奪目,但它含蘊著清新高雅之氣質(zhì),在春日里開放著它那優(yōu)美而神秘的姿態(tài)。這些詩篇也為我們揭示了人類心靈深處最真實和最美好的愿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