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茱萸又名草決明,是一種香草,屬于蕓香科,因此有獨特的芳香。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吳茱萸具有抗菌、抗病毒、止嘔鎮痛等作用。
那么,重陽節插茱萸有什么寓意呢?消災辟邪、以招吉祥,寄托心中思念,從古至今,百姓便借茱萸祈求美好生活、期盼無災無病痛,一家平安。
茱萸與重陽節的淵源由來已久,根據晉代《風土記》的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避除惡氣,以御初寒。古代的重陽節又被叫作茱萸節,可見茱萸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不止百姓喜歡,就連楚王王妃都對茱萸愛不釋手,不僅經常佩戴茱萸首飾,還會在重陽節那一天,登高望遠,將茱萸枝插滿身,佩戴茱萸香囊,飲茱萸酒,吟誦茱萸詩。至于楚王和王妃為什么如此鐘愛茱萸,還有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正可以解釋茱萸的寓意。
消災辟邪、以招吉祥
據說,吳茱萸本來叫吳萸,是一種只能在吳國生長的名貴藥材。春秋戰國時,楚國強大而吳國弱小,吳王為了自身安全,便向楚國進貢吳萸示好。楚王不識好意,反而大發雷霆,將吳國使者趕出宮門。
這時候,楚國的一位姓朱的御醫,與這位吳國使者交情甚好,便將使者請至自家安頓。吳國使者慢慢將進貢吳萸的原因告訴朱御醫。原來吳王早已了解到楚王的疾病,經常腹痛,反復發作。而吳萸恰好具有散寒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奈何楚王不識好人心!可惜可嘆!
朱御醫聽后,萬分感動,于是將藥材珍藏起來。后來,楚王因為外出打獵淋雨受寒,腹痛難忍,用了很多藥方都無濟于事。這時,朱御醫用吳萸煎藥,楚王服用后徹底根除了頑疾。于是,心存愧疚的楚王派朱御醫出使吳國,專門向吳王道歉。
不僅如此,楚王還下令讓本國百姓種植吳萸。不想,多年后,這一舉措救了楚國百姓。有一年,楚國瘟疫流行,患病者腹痛難忍、嘔吐不止,朱御醫便用吳萸煎藥讓百姓服下。得救的百姓奔走相告,后來人們便用吳茱萸取代吳萸,來紀念這位醫德高尚、心地善良的朱大夫。
在醫療技術和生產技術并不發達的古代,災難、疾病摧毀了無數個家庭。對于大自然,人們還沒有改造的能力,更多的是敬畏。古代的人們,認為農歷九月九日是陽氣最盛的日子,被稱為九毒日。民間傳說,九月九,五毒休;五月五,五毒醒。
陽盛陰衰的重陽節,對身體不利。因此,聰明的古人便想出好辦法。采摘茱萸的果實縫制成香囊,隨身攜帶。折下茱萸的枝條,插在身上,用來辟邪除災。
人到老年,難免悲秋傷懷。唐代詩人杜甫曾在重陽節寫下一首七律,表達自己內心的悲涼。
九日藍田崔氏莊 杜甫 〔唐代〕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詩的首聯,詩人從老去悲秋強自寬入筆,開門見山地寫出強顏歡笑、自我寬慰的狀態。人生遲暮,生活艱辛、人生坎坷,往事一件件浮上心頭,年邁的詩人怎不觸目傷懷?
不曾想,詩人筆鋒一轉,告訴我們他老人家突然有了興致。為什么呢?重陽佳節,天氣晴好,心情也不錯,因此和大家盡興暢飲。
詩的頷聯,詩人引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渲染內心悲涼的心境。人已老,面容憔悴不復當年,頭發稀疏,難以與青年時相比。此刻,詩人笑著讓人幫他正一下被風吹歪的帽子,生怕露出稀疏的頭發。英雄遲暮最悲涼,被后人尊為詩圣的杜甫也是一樣。
詩的頸聯和尾聯,則出其不意,一改之前的蕭瑟之風,變得蒼勁有力。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山水相連,一瀉千里的藍水與山勢險峻的奇峰讓全詩多了幾分悲壯的感覺。
詩的最后,詩人看似漫不經心,其實含義深刻。明年的重陽節,誰還會健在呢?詩人擔心的不止是自己,更是天下老人。杜甫的悲憫之心在很多詩詞中都有體現。我們在中學課文里學到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最為經典。
人到老年,朝不保夕。杜甫手拿著茱萸枝,自言自語,不知明年此時,誰還能將你佩戴在身上?醉把茱萸仔細看,此處無聲勝有聲。詩人的心愿和祈求都在這一句詩里。
宋代詩人宋祁也曾在重陽節寫過一首七律,詩中體現的是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生活需要儀式感,看來這不僅是現代人的追求,宋祁在重陽節的做法才是我們的榜樣。
天高云淡的清晨,風清氣爽,詩人讓人早早地在高臺上架起雙層帷幕l,早已準備妥當的樂隊奏起美妙的音樂:秋晚佳晨重物華,高臺復帳駐鳴笳,描寫得生動又傳神。
詩人約了很多朋友一起共度重陽節,大家開懷暢飲,互相勸酒:遨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真是一群老頑童!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詼諧幽默地寫出宋祁在重陽節對未來期待,而茱萸便是他的寄托。
寄托心中思念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里的佳節便是重陽節。十七歲的白居易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了千古名句。那一年重陽節,年輕的白居易獨自漂泊、遠離家鄉的他,足跡遍布繁華熱鬧的長安和洛陽。少年成名的他,重情重義,他心中最牽掛的,依然是遠方的親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唐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幻想著遠方家中,兄弟們在重陽節登到高山之頂,身上插滿茱萸枝,神清氣爽,心情舒暢。大家相約虔誠地祈福許愿,才發現少了一個人。而那個人,正是王偉自己。
白居易的獨特之處在于,他沒有寫自己想念親人,而是想象遠方的親人想念異鄉的自己。由此可見,白居易能在十六歲時在考場上寫出千古名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實在有過人之處。
還有一種說法,九月九日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沿海的鄉民會在這一天到媽祖廟祭祀,求得媽祖保佑。
到了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夕陽無限好,何愁近黃昏?從古至今,茱萸對華夏兒女的庇佑一直都在。重陽節與茱萸密不可分,這些美好的寓意流傳千年,會一直傳承下去。
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常年,這是對每個人的祝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