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種花卉知識是花友最關心的話題,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話題:高山杜鵑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 高山杜鵑樹栽培技術,下面我們將為大家來詳細介紹下,原創內容如下:
1. 土壤
園林景觀中種植的高山杜鵑多種植在地里,要求土壤排水良好。長江中下游及我國北方地區土壤pH值大都呈中性、堿性。為促進高山杜鵑長期良好生長,必須在種植前大力改良土壤,創造適合杜鵑生長的立地條件。
高山杜鵑宜種植在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如果種植地地下水位高,要堆放土壤進行種植,防止地下水攜帶鹽分通過土壤毛細管向上蒸發,在地表蒸發,在地表積鹽,使地表土壤鹽堿化。
在地下水位低于1m的地方種植杜鵑花,挖深0.8-1m、直徑1-1.5m的樹洞,底部鋪15-20cm的碎石,阻斷地下水向上滲透的毛細現象。在礫石上鋪地布或遮陽網,防止草皮土或滑坡下沉,填補礫石的空隙,失去阻隔地下水的作用。樹洞用塑料薄膜隔開,防止周圍土壤中的鹽分滲入。用適合其生長的pH值的泥炭土或腐殖土填充樹洞。硫磺顆粒可以混入土壤中以保持土壤酸性。如小面積分片種植,按上述方法分片改良土壤。
2. 殖民化
本文內容來自花卉網(https://www.huaer.net/)整理加原創,會不斷更新,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下我們,下一期重點為大家推薦的重點話題是:北方墨蘭的家庭養殖方法 墨蘭北方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下面我們來繼續深入介紹本期話題。
杜鵑花是一種淺根植物。種植時不要種植太深。覆土時應覆蓋土球表面5cm深,否則恢復期長,生長緩慢。第二年,淺老根逐漸腐爛,新根從表土層長出,形成“多層根”。
高山杜鵑根系細長,春解凍后、深秋結冰前的寒冷季節是根系生長的旺季,大量新根發芽。夏季高溫下新根生長小,冬季凍土層不長。因此,溫暖地區宜于入冬前種植,寒冷地區宜于春季種植。
定植后用6-8cm松鱗覆蓋土面,保持土壤水分,夏季降低地溫,防止雜草滋生。
3. 光
2010年威海奇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高山杜鵑光合作用測量的研究表明,當日照強度達到39000勒克斯時,其光合作用效率達到最大值;當日照強度為80,000 lux左右時,光合效率為零;當光照強度超過80,000 lux時,光合效率呈負增長。
在溫暖地區,高山杜鵑宜種植在避免陽光直射或陽光直射時間短的地區。道路南側種植南北路,行道樹遮光效果較好,道路西側種植東西路。建筑物旁種植宜緊貼東墻,夏季中午后建筑物可遮擋西邊陽光。
通過我們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高山杜鵑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 高山杜鵑樹栽培技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花兒網將不斷更新,喜歡我們記得收藏起來,順便分享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