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壽菊種植是成縣引進的東西協作扶貧訂單項目,近年來成縣采取積極措施,大力引進并發展萬壽菊生產。通過政府部門的引導鼓勵和農業農村部門的科技指導等多種形式,增加了萬壽菊種植面積,提升了種植農戶的經濟收益,逐步形成了萬壽菊產業的發展雛形。同時,萬壽菊以獨特的觀賞價值等助推了美麗鄉村建設。2020 年成縣推廣種植萬壽菊0.133 萬 hm 2 ,收入達 2 933.52 萬元。2021 年推廣種植萬壽菊達 0.213 萬 hm 2 (綠化公共區域種植713.33 hm 2 ),全縣 17 個鄉(鎮)均有種植,育苗、種植及鮮花收購期間解決勞動力 3 000 余人(次)。萬壽菊被當地農民譽為“致富花”,但通過調查發現農戶在萬壽菊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萬壽菊的品質和產量,切實提高農戶收入,對萬壽菊的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總結如下。
1 育苗
1.1 種子選擇
選擇適應性廣,植株高度適中,分枝多,開花早、花朵大、花期長,抗逆性強等綜合性狀好的品種。
1.2 育苗時間
通常在移栽前 40~45 d 開始育苗,成縣的育苗時間為 4 月 10—15 日,苗齡必須達到 40 d 才可移栽。
1.3 育苗用種量
正常情況下,每移栽 1 hm 2 萬壽菊所需苗床面積為 300~375 m 2 ,用種量約為 0.45 kg。
1.4 育苗方式
小拱棚是農業栽培中幼苗移栽最常用的農業設施之一,成縣萬壽菊育苗一般都采用小拱棚育苗。為了降低育苗成本,小拱棚的骨架用竹子等輕便材料搭建而成,然后在骨架上覆蓋塑料薄膜即成小拱棚。小拱棚間距至少 40 cm,方便后期人工操作。苗床一般選擇向陽避風地塊,以東西走向為宜,選用提溫、保溫性能良好的無滴膜進行育苗。苗床要選擇松緊適宜、質地良好、結構合理、保水性和透水性適宜、整體田面平整的土壤。苗床面積以便于育苗管理為宜,一般寬度以 1.25 m 為宜,棚骨之間的距離一般為 0.4 m 左右,拱棚高度以0.6~0.7 m 為宜。播種應在無風的晴朗天氣進行,播種前須曬種和精選種子,仔細剔除雜質和秕籽,然后用多菌靈浸泡種子消毒,并在 20~25 ℃的溫水中浸泡 7 h 左右,撈出控干水分后拌細沙播種。為了預防萬壽菊苗期病害,可用廣譜性內吸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或廣譜保護性殺菌劑(百菌清 1 200 倍液)進行藥劑拌種。
1.5 育苗期管理
為了促使種子發芽,棚內室溫一般保持為 20~25 ℃。播種后約 7 d 便可出苗,幼苗長至 3 cm 左右,第一對真葉長出后要進行通風和清除雜草。幼苗長至 4~5 cm 時,噴施 1 次甲基托布精或白菌清預防病害。幼苗長至 5~7 cm 時移栽 1 次,長出 7~8片真葉時便可定植。
2 栽植
2.1 整地施肥
萬壽菊種植應選擇背風、朝陽、平整、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塊,盡量避開地勢低洼、積水不能及時排除及連作和上茬噴施過除草劑的地塊。冬至前深耕土壤,同時深施有機肥 30 000 kg/hm 2 、磷酸二銨 225~300 kg/hm 2 、鉀肥150 kg/hm 2 、尿素60 kg/hm 2作基肥。為防止地老虎、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的危害,整地時可撒施辛硫磷顆粒劑 45 kg/hm 2 。邊平整土地,邊覆蓋地膜。
2.2 種植方式
一般采用大小壟地膜雙行種植方式,地膜帶幅間距 50 cm,膜面 60 cm,在同一地膜帶上兩邊單株移栽兩行,株距約 50 cm,行距約 40 cm,栽植密度36 000~42 000 株 /hm 2 。
2.3 移栽定植
移栽苗以葉片4~5對為佳,移栽深度為3~5 cm。一般在 5 月 15—20 日開始移栽,5 月 25 日前結束。移栽后即時覆土、及時澆水。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可在水中加 50%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灌根。水要澆透,土要蓋嚴,栽直栽正 。
3 田間管理
3.1 查苗補苗
苗期經常觀察幼苗生長情況,定期開展田間檢查工作,發現有缺苗、死苗的田塊要及時補苗。補苗前對死苗進行仔細檢查,如是地下害蟲導致,要及時對死株周圍的地下害蟲進行清理;如是病株,將病株妥善處理后對周邊土壤進行殺菌處理,同時拔除雜異株和病劣株。
3.2 松土
及時松土、鋤草,提高地面溫度,防止土壤板結,促苗早發及健壯生長。
3.3 澆水
移栽后如出現干旱情況,及時澆緩苗水 1~2 次。
3.4 適時培土
一般培土分 2 次進行,第一次小培土,在第一對側枝長到 10~15 cm 時進行,第二次在封壟前 8~12 d 進行,天氣干旱時培土結合澆水進行。
3.5 噴施葉面肥
孕蕾期至開花期等生長旺季,以延緩植株衰老為目的進行葉面噴施 0.3%尿素液 +0.5%磷酸二氫鉀1~2 次。
3.6 及時摘心
株高 20 cm 左右時及時摘心平頂,以平衡苗情、促進植株分枝、促使開花整齊一致、降低植株倒伏風險。摘心原則:強旺苗重增摘,弱小苗輕增摘。
4 病蟲害防治
防治萬壽菊病蟲害除選用抗病蟲的優良品種外,還要將發病植株及時清除,并立即燒毀,減少田間菌源。此外,要針對萬壽菊病蟲害的發生時間和發生特點積極開展化學防治。化學防治原則:考慮防治效果;考慮防治藥劑的價格,提高投入產出比 。
4.1 病害
4.1.1 斑枯病 斑枯病由真菌引發,高溫多雨的悶濕天氣易發病。發病時葉片出現斑點,并逐漸增多,發病嚴重時葉片變黃、發黑干枯,最后脫落。防治方法: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多通風,做好水肥管理;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噴施多菌靈 800 倍液,或 50%托布津 1 000 倍液,或 10%波爾多液,每隔 10 天噴施 1次,連續噴施 3~4 次。也可噴施 65%代森鋅 600 倍液或 5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連續噴 2 次。
4.1.2 立枯病 該病主要發生在萬壽菊育苗期,發病時莖基部產生橢圓形褐色小斑點,隨著病情發展病斑逐漸擴大,導致莖部干枯、幼苗死亡。防治方法:噴施 50%代森錳鋅 1 000 倍液或 50%多菌靈,每隔7~10 天噴施 1 次,連續噴施 2~3 次。
4.1.3 病毒病 該病發病率較高,癥狀表現為苗期植株矮縮,葉片呈現細小、增厚、皺縮狀;開花期上部葉片有皺縮現象,出現畸形,嚴重時葉片呈缺刻破裂狀,花蕾畸形壞死,無法正常開花。防治方法:病情嚴重時可噴施病毒 A、病毒必克、植病靈、殺毒先鋒等藥劑,每隔 5~7 天噴 1 次,連噴 2 次。
4.1.4 白粉病 濕度大、光線差、通風不良的條件下易感染該病,發病時葉、枝、莖和花蕾上出現白粉,隨著病情發展葉片枯萎,植株無法開花。防治方法:盡量改善生長條件,及時通風,降低空氣相對濕度;生長期間噴施 50%甲基托布津 800~1 000 倍液或二硝散 200 倍液 。
4.2 蟲害
4.2.1 蚜蟲 蚜蟲是萬壽菊常見的害蟲,生長全過程都有可能發生,以淡茶褐色蚜蟲和青綠色蚜蟲為主。防治方法:在萬壽菊生長過程中隨時觀察植株生長狀況,出現蚜蟲時及時噴施 10%吡蟲啉 4 000~6 000倍液。
4.2.2 紅蜘蛛 又名短須螨,蟲體很小,不足 1 mm,圓形或卵圓形,桔黃色或紅褐色。由于體小,不易發現,一旦發現其為害時植株已受害比較嚴重。紅蜘蛛多群集于萬壽菊葉片背面吐絲結網為害,以口器刺入葉片內吮吸汁液,使葉綠素受到破壞,葉片出現灰黃點或斑塊,葉片枯黃、脫落。防治方法:噴施 40%氧化樂果 1 000~1 500 倍液或 50%馬拉硫磷乳油1 000 倍液,每隔 7 天噴 1 次,連噴 2 次;也可用1.8%克螨特和速克斃防治。
4.2.3 潛葉蛾 潛葉蛾是一種危害比較大的害蟲,幼蟲采食萬壽菊葉片,嚴重時葉片干黃枯死。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及時摘除被害葉片,發病嚴重時用 40%氧化樂果等內吸性殺蟲劑噴霧防治。
5 適時采摘
適時采摘是影響萬壽菊品質和產量的關鍵因素,在葉黃素含量最高的時期適時采摘才能實現高產、高效、優質的目標。正常情況下采收期為 7 月 1日—9 月 20 日,一般每隔 5~7 天采收 1 次。花朵形成球形,花蕊未全部開放,花瓣展開 80%左右時為采摘適宜期。每茬花的采收應在 1 d 內完成,采收時要確保花朵無水珠、無霉爛、無泥土、無其他雜質,且梗長度不超過 1 cm。采收后及時出售。若受天氣和人工影響,不能及時出售時,為防止鮮花變質須晾在通風陰涼處,厚度不超過 10 cm 。
6 成縣萬壽菊規范種植情況
為了準確掌握農戶種植萬壽菊的規范性,先后對 8 個鄉(鎮)的 72 戶種植戶在栽植、管理、病蟲害防治、采花等 4 個層面,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調查。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凡是摘花產量高、效益好的,多數是規范種植戶,能按技術要求進行壅土、追肥、病蟲害防治及采摘。部分種植戶管理比較規范,能按技術要求追肥、防治病蟲害,也能及時采摘,但收入不高,主要是地塊選擇不合理。如沙壩鎮開元寺村地勢低洼,雨季容易形成內澇,萬壽菊植株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影響了植株的正常生長,導致產量低。部分農戶因缺少勞力,只栽不管,疏于田間管理致使雜草叢生、植株生長不好,且沒有及時采花,致使質量參差不齊。部分農戶不重視壅土、除草、追肥、病蟲害防治,不及時進行葉面追肥,植株發病后才匆忙打藥,導致植株大面積枯死。部分林下栽植光照差導致產量低,如雞峰鎮草灘村,栽植標準、管理到位,產量低的主要原因是萬壽菊種植在核桃基地,核桃樹冠大,光照嚴重不足,導致核桃樹下的萬壽菊生長瘦弱、不分枝、開花小、產量低、蟲害嚴重。
7 結語
成縣萬壽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發展前景良好。種植區域為海拔 1 200 m 以上的坡地、新開墾撂荒地,應實行輪作倒茬、覆膜種植,避免在重茬地、地勢低洼地、通風不暢地及林下地塊種植。與常規農作物相比萬壽菊植株有異味,野豬等不為害,且萬壽菊管理簡單、適應性強、易成活。萬壽菊種植具有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可美化鄉村人居環境,有助于形成以產業促旅游、以旅游促產業的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只有在實際栽培過程中應用科學的栽培技術和合理的田間管理方法,才能提高萬壽菊產量、質量及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