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栽植地自然和氣候概括
栽植地海拔為2380m,氣候特征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表現為氣壓低,降水量小,蒸發量大、無霜期短,日溫差大等。年平均氣溫5.2℃,全年無霜期120~130d,多年平均降水量378.3mm,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451.1mm,年均日照時數2588.3h。
2 扦插繁育技術
春季3 月初樹葉萌動前采集1~2a 生枝條,長度在0.5~1.2m,細端直徑0.5cm 以上,將枝條剪成長度為10cm的插穗,上端剪平,下端剪成馬蹄形,切口平滑。插穗至少保留2~3個芽,每50根1捆,淺埋于沙土中進行貯藏。
扦插育苗選通氣透水性好的沙質土壤,通常在農田土中摻入30%的河沙,采用高床育苗,苗床寬度為0.8m,長度隨地形而定,土壤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噴灑床面進行消毒,施入農家肥和復合肥,深翻并耙平,扦插前苗床灌足底水,地表覆蓋1~2cm蛭石,防治土壤板結并進行保墑。扦插通常在4月底進行,將插穗取出后清水浸泡48h,再用1號生根粉100mg/kg濃度浸泡處理2~4h。扦插前用地膜覆蓋育苗床,扦插時用開孔器戳破地膜進行開孔,然后將穗插入土壤中,扦插深度為插穗長度的2/3,扦插株距為5cm,行距為15cm,扦插后苗床灌滿水,用黑色遮陽網罩住床面,插后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噴灑消毒1 次,之后每15~20d灌水1次,6月上旬去除遮陽網,扦插后約35~45d 產生愈傷組織,50d左右開始生根。
3 栽培管理措施
通常在第2年春季3月底~4月初土壤解凍后,苗木尚未萌動時進行移栽定植。起苗前灌溉育苗地,2~3d后待表層土稍干時挖苗,保持根系完整,當年扦插成活的苗木,第2 年春季進行移栽定植,保苗數為5800~6100 株/667m2,也可根據栽植地的類型和培育苗木的類型確定合理的株行距。
定植后澆透水,并及時松土,以防土壤板結,提高種苗移栽成活率。紫葉矮櫻苗期對水肥要求較高,定植后約30d 后可結合灌溉追施尿素和復合肥。夏季追肥可噴施0.1%~0.3%的尿素或0.5%磷酸二氫鉀,每20d左右噴施1次。立秋后,在育苗地施復合肥,8 月中旬后,不施肥,減少灌溉次數,以促進苗木木質化,以防冬季抽梢。
紫葉矮櫻的主要蟲害有紅蜘蛛、蚜蟲等,除采取加強田間栽培管理和及時清除雜草等措施進行預防外,蟲害發生時可噴施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800~1000 倍液防治紅蜘蛛,噴施50%三氯殺螨醇800~1000倍液防治蚜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