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葉草別名洋紫蘇、錦紫蘇、鞘蕊花。為唇形科,錦紫蘇屬。原產于亞洲、澳洲、南太平洋之熱帶或亞熱帶地區。
【形態特征】
彩葉草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在我國多作一、二年生觀葉草本花卉栽培。株高20~60厘米。莖四樓。葉對生,卵圓形,葉緣缺刻度變化多樣。葉片顏色變異豐富,有黃、綠、紅、紫等色,以及多色鑲嵌成美麗圖案的復色。露地栽培的觀葉期為6~10月份。
總狀花序,頂生。花小而不顯著,淡藍白色。堅果小而平滑。每克種子約3500粒。
依據葉型變化,彩葉草可分為四大園藝品種類型。
1.大葉品種 植株高大,分枝少,具大型卵圓形葉,葉面凹凸不平。
2.小葉品種 葉小型,長橢圓形,先端尖,葉面平滑,葉色多彩繽紛而極富變化。
3.皺葉品種 葉緣裂而具波狀皺褶。
4·低矮性品種 植株矮小,基部多分枝,株型緊密,葉狹長,適合作吊盆種植。
【生長習性】
彩葉草喜陽光充足和溫暖的生長環境,不耐寒,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25C,當室溫低于15℃就會生長不良,若低于5℃則會產生冷害。它的葉片大而薄,不耐干旱,土壤干燥會導致葉面色澤暗淡。在腐殖質含量豐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生長最為適宜。
【繁殖方法】
彩葉草以種子繁殖為主,亦可扦插繁殖。露地播種一般在5月份進行,溫室播種則一年四季均可。
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0~25℃。由于種子細小,播種時需將種子與細沙混合撒播。種子萌發過程好光,播種后不要覆土,用浸盆法灌水,經過大約7~10天即可出芽。當苗長到6-8厘米高時,用小盆分栽。
扦插繁殖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以在7~8月份結合修剪進行扦插比較合適。托插的方法簡易,剪取10厘米左右具三個節的枝梢插于河沙中,人沙部分必須有節,以便從節部生根。
扦插后遮藥保濕,約經2周的時間即可生根并恢復生長。
【栽培管理】
彩葉草的栽培用土以壤士3份、腐葉士1份及河沙1份的比例混合,并摻合有機肥料作底肥。
苗定植后,在其生長過程中,要勤施水肥,每隔1周追施1次稀薄的液肥(如腐熟的豆餅或人糞尿),以促枝葉生長繁茂。每天需澆水以保持土壤濕度,否則土壤干燥會致使葉面失色。并經常給葉面噴水以沖洗灰塵,使葉面保持絢麗美觀。在幼苗期間應多次摘心整形,使植株形成豐滿的叢生姿態。開花之后,進行1次修剪,但留各分枝莖部2~3節,將上部枝條剪去,促使植株抽生新的枝梢。
因彩葉草多用播種繁殖,幼苗的性狀極易發生變異,因此,在小苗期間要及時將色彩平淡、葉形一般的劣苗及時清除、淘汰,保留性狀優良的壯苗養護。
【用途】
彩葉草因其葉色極具變化且絢麗多彩,加之易于繁殖,生長迅速,是一種優良的觀葉植物,被廣泛應用于花壇布置、盆栽及制作切花的配葉材料。
它的葉可人藥,具清涼消腫之功效,能治蛇咬傷。
【栽培要訣】
第一,栽培土壤要求通透性良好,忌積澇,否則容易引起根系腐爛而倒苗。
第二,在生長期要保證充足的日照以使葉片亮麗,但夏季的強烈日光直射又會使色素受到破壞,使葉片的色彩不鮮明,故需適當給予遮蔭。
第三,宜勤澆水,尤其夏季,勿使栽培土壤干燥,以保持葉色鮮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