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菖蒲是天南星科植物,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劍形,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于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生于海拔1500-1750米(2600米)以下的水邊、沼澤濕地或湖泊浮島上,也常有栽培。最適宜生長的溫度20-25℃,10℃以下停止生長。冬季以地下莖潛入泥中越冬。喜冷涼濕潤氣候,陰濕環境,耐寒,忌干旱。
菖蒲有哪些價值呢
一,去病
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葉于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菖蒲劍葉盈綠,端莊秀麗,是室內盆栽觀賞的佳品。
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詩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熏眼之苦。
二,驅蟲
菖蒲還是極好的“綠色農藥”。將菖蒲根莖500克搗爛后,加水1-1.5千克熬煮兩小時,經過濾所得的原液,兌水3-6千克,可有效防治稻飛虱、稻葉蟬、稻螟蛉、蚜蟲、紅蜘蛛等蟲害。
三,觀賞
菖蒲是園林綠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其豐富的品種,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園林綠化中,得以充分應用。菖蒲葉叢翠綠,端莊秀麗,具有香氣,適宜水景岸邊及水體綠化,也可盆栽觀賞或作布景用。葉、花序還可以作插花材料。園林上叢植于湖,塘岸邊,或點綴于庭園水景和臨水假山一隅,有良好的觀賞價值。
關于菖蒲的養護方法正所謂:龍生十子,各有不同。
養菖蒲亦如此,因為每個人性格不同,經歷不同,養菖蒲環境不同,導致各種菖蒲養法亦不同。有院子的蒲友,放院子養;有陽臺的蒲友,放陽臺養;都沒有的蒲友,就放窗臺養,放屋里養。形形式式不一而足。別人的所謂養殖經驗,只能作為自己的一個參考,切不可照搬。
有人說,菖蒲葉片不可沾水,因為容易爛。
這話對嗎?當然對了,但有個前提就是,人家蒔養菖蒲的環境可能就在屋里。但如果你的菖蒲養在大院子里,那澆水的時候用花灑也不足為懼了,葉片沾水,不會爛,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院子里通風條件好,葉片上的水蒸發快,不會有說葉片粘連過久導致爛葉的情況出現。
要記住養護的三個重要條件“陽光”、“通風”、“水分”
陽光:菖蒲喜陰,不能暴曬或直曬,但需要散射光,可以把菖蒲放在有斑駁散射的光照下;
通風:植物的葉子除需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外,還要利用氧氣進行呼吸作用,當植物體內由根而供給的水分積貯過多時,可以通過葉子的蒸騰作用向空氣中排放一部分,而這蒸騰作用也是需要依靠通風來進行的;
水分:菖蒲不管是水養、石養,還是泥養,都要保持盆土濕而不漬的狀態,不要在盆內形成積水,否則容易爛根。
通常情況下,做到以上三點,養活菖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在養護過程中菖蒲經常會出現黃葉的癥狀,葉心和葉片顏色會漸漸變淡,葉尖慢慢變成焦枯的黃色,這時候你要注意可能是它常見的生理性病變,叫做生理性黃葉干尖現象,雖然是常見的現象,但也不容忽視,如果你不重視,那么你的菖蒲就會慢慢枯萎而死。這時你要注意是不是這些原因引起的黃葉,基質過干或過濕、空氣濕度不夠葉片缺水、收到烈日灼傷、基質堿性或高、或者是溫度過低,這幾種原因都會引起菖蒲黃葉的現象發生。如果基質過濕應該把它放置于通風的環境,進行排水,過干則要適當補水并且保持葉片濕潤,如果發現有黃葉的跡象,那么在此期間就不要施肥了,等癥狀減輕之后再施肥促長。平時養護時注意透氣通風、遮陽,如果都沒有效果那可以適當的補充基質里的鈣、鎂等元素,噴一些能夠促進植物生長的調理劑,促進葉片生長,減少黃葉現象發生。
自己養的幾盆都綠油油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