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南星,又叫南星、白南星、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天南星科草本植物,花期4-5月,果期7-9月,除西北、西藏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林下、灌叢或草地均有生長。天南星塊莖可制酒精、糊料,但有毒,不可食用。但是天南星作為中藥能解毒消腫、祛風定驚、化痰散結;對面神經麻痹、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破傷風、癲癎、瘡腫毒、毒蛇咬傷、滅蠅蛆等均有一定的功效。用膽汁處理過的膽南星用于小兒痰熱、驚風抽搐。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天南星種子在8月上旬成熟,采集種子后可秋播,將種子均勻插入土中,覆土透水,保持土壤濕潤,10天左右即可出苗。塊莖繁殖:天南星以塊莖繁殖為主。立春后選擇生長健壯、完整無損、無病蟲害的塊莖縱成塊進行催芽,切面傷口拌草木灰,避免細菌感染、腐爛,出芽后在3月下旬將芽頭向上,放入穴內覆蓋透水,半個月左右出苗。栽培技術
土壤:天南星種植最好選擇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黃沙土壤,或者選擇有蔭蔽的林下、林綠、山谷較陰濕的環境,一般在秋季深翻曬土,施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耙平作畦。
移栽:移栽一般在5月前后進行,當苗高10CM 時,在陰天選擇健壯、帶土團的小苗移植于穴內,然后覆土澆水。
水分:天南星喜濕,移栽后要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季要注意排水,忌積水,水分過多會造成葉片發黃,塊莖腐爛。
施肥:天南星苗高10厘米時進行第一次松土除草,之后在6、7、8月的下旬各進行一次松土除草,同時追施一次稀薄的人畜糞水或者復合肥,增施少量磷鉀肥;在8月追施尿素和餅肥,有利于增產。
摘花:如果是庭院種植用來觀賞,可不必摘花;如果是作為藥材使用,天南星可在6月前后摘去花苞,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塊莖生長。
采收:天南星一般在10月前后適時收獲,刨出塊莖去皮洗干凈,用硫磺熏8小時左右,曬干至白色即可。選種時可選完好無損的健壯塊莖放置在通風處貯存。
病蟲害防治
病毒病:病葉產生不規則的黃色斑駁變為花葉癥狀,隨后卷曲,造成葉片枯死。發病初期可用病毒A、病毒必克來防治病毒病;或者可用高效氯氰菊酯噴殺傳毒害蟲。二是通過農業措施來預防,選擇抗病品種;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紅天蛾:主要是幼蟲危害葉片。一是發病初期可用敵百蟲兌水殺滅;二是忌連作,忌與同科植物如半夏、魔芋等間作。如遇紅蜘蛛、蠐螬等害蟲,可采取同樣的措施來防治。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