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蟲,作為人類熟知的一類動物,幾乎在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有它們的蹤跡。它們經過億萬年的自然演化,形成了動物界最為龐大的類群,至今約占整個已知動物總數的70%以上。全世界的昆蟲可能有1000萬種,約占地球上所有生物種的一半。但目前已定名的昆蟲種類僅有100萬種左右,占動物界已知種類的2/3。我國地域遼闊,環境復雜多樣,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是世界上昆蟲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據粗略統計,我國約有昆蟲15萬種,但目前已鑒定的種類不超過6萬種,還有更多的昆蟲尚未被發現和開發,而有不少種類在未被我們認識之前就已滅絕。
昆蟲綱中最大的一目。咀嚼式口器,前翅為鞘翅,堅硬,故一般稱為甲蟲。體微小至大型,長0.25~155mm。觸角多型:絲狀、錘狀、鋸齒狀、鰓葉狀、膝狀等。復眼發達,無單眼。前胸大,能自由活動,中后胸愈合。腹部一般10節,也有7或8節或更少的。完全變態。全世界約35萬種,占昆蟲總數約40%;我國已知近2萬種。
2、雙翅目 Diptera (我國約10000種)
膜翅目包括蜂、蟻類昆蟲。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約9000種,是昆蟲綱中較大的目之一。以中小型昆蟲為主,一般有2對膜翅。前翅大, 后翅小,以翅鉤列相連接(后翅前緣有1列小鉤與前翅后緣連鎖),翅脈較特化。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腹部第1節多向前并入胸部,常與第2腹節形成細腰。絕大多數都是天敵昆蟲和傳粉昆蟲,在農林生產和害蟲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意義。
4、同翅目 Homoptera(我國約3000多種)
過去曾稱這一類昆蟲為椿象,現在一般稱蝽,俗名臭板蟲、臭大姐等。蝽的口器刺吸式,前翅為半鞘翅;多具嗅腺。半翅目全世界已知3萬多種,我國已知2000余種,其中許多為重要的農林害蟲,也有不少為捕食性天敵,還有的為水生或水面生活。
6、嚙蟲目 Psocoptera(我國約1500多種)
俗稱羽虱(bird lice)。體長0.5~10mm,一般不超過5mm。長卵圓形或寬圓形,扁平,通常淡黃色。頭近似三角形,觸角短,口器咀嚼式;足攀援式,無翅,善于爬行。常寄生在鳥類,少數寄生在哺乳動物的體外,食毛屑、鱗屑及皮膚分泌物,并傳播禽類疾病。也有少數種類吸取寄主的血液。世界已知4500多種,我國有近千種。
9、脈翅目 Neuroptera(我國約700種)
脈翅目昆蟲大多數是天 敵昆蟲,全變態。主要特征是:成蟲頭部為下口式,觸角的變化較大,一般為念珠狀或線狀,有的呈櫛狀、棒狀或球桿狀等;翅脈絕大多數均復雜似網狀,橫脈很多,翅前緣有一列前緣橫脈。大多陸生,少數水生(水蛉、澤蛉、溪蛉),螳蛉為寄生性,屬復變態。全世界已知4500種,中國已知近700種。
10、蜻蜓目 Odonata(我國約400多種)
蜻蜓(dragonflies)和豆娘(damselflies)為蜻蜓目昆蟲的統稱,是著名的捕食性昆蟲,善于飛翔。蜻蜓身體較為粗壯,飛翔迅速;豆娘(也稱螅)則身體細長,體態輕盈。蜻蜓目昆蟲復眼通常發達,觸角剛毛狀,口器發達。翅膜質,翅脈發達呈網狀;蜻蜓休息時翅平展在身體兩側,豆娘則束置于背上。蜻蜓目昆蟲常見于溪流、湖泊等處;稚蟲水生(稱為蠆),取食各種小型水生動物;我們通常見到的蜻蜓點水,實際上就是蜻蜓產卵的動作。蜻蜓是一類十分古老的昆蟲,全世界已知種類約有5000種,我國目前已知400多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