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牛,屬旋花科牽牛屬,一年生纏繞草本。這一種植物的花酷似喇叭狀,因此有些地方叫它做喇叭花。種植牽牛花一般在春天播種,夏秋開花,其品種很多,花的顏色有藍、緋紅、桃紅、紫等,亦有混色的,花瓣邊緣的變化較多,是常見的觀賞植物。果實卵球形,可以入藥。牽牛花葉子三裂,基部心形。花呈白色、紫紅色或紫藍色,漏斗狀,全株有粗毛。花期以夏季最盛。種子具有藥用價值。
花腋生,單一或通常2朵著生于花序梗頂,花序梗長短不一,長1.5~18.5厘米,通常短于葉柄,有時較長,毛被同莖;苞片線形或葉狀,被開展的微硬毛;花梗長2~7毫米;小苞片線形;萼片近等長,長2~2.5厘米,披針狀線形,內(nèi)面2片稍狹,外面被開展的剛毛,基部更密,有時也雜有短柔毛;花冠漏斗狀,長5~8(~10)厘米,藍紫色或紫紅色,花冠管色淡;雄蕊及花柱內(nèi)藏;雄蕊不等長;花絲基部被柔毛;子房無毛,柱頭頭狀。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雜有倒向或開展的長硬毛。[1]葉寬卵形或近圓形,深或淺的3裂,偶5裂,長4~15厘米,寬4.5~14厘米,基部圓,心形,中裂片長圓形或卵圓形,漸尖或驟尖,側(cè)裂片較短,三角形,裂口銳或圓,葉面或疏或密被微硬的柔毛;葉柄長2~15厘米,毛被同莖。
生于海拔100~200(~1600)米的山坡灌叢、干燥河谷路邊、園邊宅旁、山地路邊,或為栽培。
順應性較強,喜陽光充足,亦可耐半遮蔭。喜暖和涼快,亦可耐暑熱高溫,但不耐寒,怕霜凍。喜肥美疏松土堆,能耐水濕和干早,較耐鹽堿。種子發(fā)芽適合溫度18~23℃,幼苗在10℃以上氣溫即可生長。
牽牛花約有60多種。常見栽培的有以下三類:
裂葉牽牛。葉具深三裂,花中型1~3朵腋生,有瑩藍、玫紅或白色。
圓葉牽牛,葉闊心臟形,全緣,花型小,有白、玫紅、瑩藍等色。
大花牽牛,葉大柄長,具三裂,中央裂片較大,葉易長具不規(guī)則的黃白斑塊。花1~3朵腋生,總梗短于葉柄,花大型,花徑可達10厘米或更大,原產(chǎn)亞洲和非洲熱帶。本種在日本栽培最盛,稱朝顏花,并選育出眾多園藝品種,花型變化多樣,花色豐富多彩,各地廣為流行。
好的品種一定要留好種子,待入秋成熟后取種分類標注保存。如出現(xiàn)變種,更應加意留存。牽牛花的雜交在選好母本和父本后,在開花的前一天黃昏將花苞上端剪去,然后除去雄蕊,用蠟紙袋包扎。第二天清晨取下蠟紙袋,用父本的雄蕊進行人工授粉,然后再用蠟紙袋包扎,一二周后可除去蠟紙袋,但授粉的子包一定要作好標記,作好記錄。翌年要把所雜交的全部種子種好,待開花后看成果,由之可以研究各種遺傳因子的作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