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爾山羊原產于南非,被稱為“肉用山羊之王”,我國最早于1995年開始引進波爾山羊,至今短短二十余年的時間波爾山羊已經遍布全國各地,成為了養羊戶最受歡迎的肉用山羊品種,不過卻有不少養羊戶反映波爾山羊不太容易飼養,雖然長得快但是愛生病難以獲得理想的效益產出。養羊戶反映的問題確實存在,波爾山羊在飼養管理不當的情況下確實容易生病,但又有哪一個山羊品種在飼養管理不當的情況下不會生病呢?小編個人感覺波爾山羊還是比較適合舍飼圈養的,一來波爾山羊比其他山羊更安靜不會像其他山羊那樣上躥下跳,二來波爾山羊擁有還算不錯的繁殖率,三來波爾山羊的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及出肉率幾乎沒有其他山羊品種可以與之媲美,即便波爾山羊如此優秀但是不能將其養好的情況下同樣難以賺到錢,下面小編便詳細介紹一下波爾山羊的飼養管理技術。
1、引種關
之所以不少養羊戶反映波爾山羊不太容易飼養,其實是因為在引種時出了問題,所引進的波爾山羊不僅個體小、質量差,而且本身便可能處于帶病的狀態,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三四十斤剛剛斷奶甚至還沒有完全斷奶的小羊羔,還沒有買回來便有流鼻涕、咳嗽、淌眼淚及腹瀉各種癥狀,這樣的波爾山羊能不能養得活?因此要想養好波爾山羊首先便要嚴把引種關,只有購買優質種羊或羔羊才能將其養好。
養羊戶在引種波爾山羊時應堅持就近原則,能在附近買到的情況下就盡量不要到外地買羊。綜合來看以購買60~80斤的青年波爾山羊最佳,太小了不僅適應性差愛生病而且效益周期長,太大了不僅價格高而且容易為淘汰羊。母羊沒有必要引進純種波爾山羊,只需要達到雜交2~3代即可(純度大約為75%~87.5%),種公羊則要盡量選擇高純度的波爾山羊,除了看品種純度外還需要看個體質量,應盡量選擇個體大、膘情好的波爾山羊。
在引種時還需要觀察波爾山羊的健康狀況,具體可從精神、反應、運動、毛色、膘情、體溫、呼吸、鼻和眼分泌物、采食、反芻及排泄等方面去觀察,可能有些羊并沒有明顯的發病癥狀,僅精神稍差、毛色粗亂、膘情稍差及鼻和眼分泌物增多等,這類羊同樣應謹慎購買,因為這類羊可能為亞健康羊,如果沒有運輸、環境變化等應激便沒有問題,但是一旦經過運輸、環境及飼養管理的變化便容易發病。
2、飼養關
若想做好飼養關就必須了解波爾山羊的營養需求,波爾山羊的生長速度遠比一般山羊品種快,品種質量好的波爾山羊平均月增重可達15~20斤,而一般山羊品種平均月增重僅有8~12斤,如果按照一般山羊的飼養標準去給波爾山羊準備飼料肯定不行,營養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不僅會嚴重影響增重速度,而且會造成波爾山羊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一般山羊品種由于生長速度慢對營養的需求較少,僅依靠放牧或飼喂粗飼料便可以滿足其對營養的需求,而波爾山羊由于個體大、生長速度快對營養的需求便遠高于一般山羊品種,因此必須供給充足的營養豐富的飼料。放牧的情況下可在歸牧后補充適量的精飼料,成年母羊空懷期、懷孕早期可每天補充0.3斤精料,懷孕后期、哺乳期每天則需要補充不少于0.5斤的精料,羔羊每天補充0.2~0.3斤精料,育肥羊每天補充不少于0.5斤精料。舍飼波爾山羊成年母羊日糧精粗飼料比為15:85,羔羊、育肥羊日糧精粗飼料比為30:70,而且精飼料需要進行合理搭配,精飼料搭配參考方案:玉米55%、豆粕23%、麥麩14%、預混料4%、碳酸鈣1.2%、小蘇打2%、食鹽0.8%。
飼喂時還需要做到定時、定量。飼喂時間應進行固定,換季需要更改飼喂時間時也應逐漸過渡,以讓波爾山羊形成一個良好的采食習慣,一般成年波爾山羊日喂2次,即早晨、傍晚各飼喂一次,寒冷季節早晨8點以后飼喂,傍晚5點以前飼喂,夜間補飼常規飼料或青干草,炎熱季節早晨6點以前飼喂,傍晚7點以后飼喂,中午高溫時間段補飼青綠多汁飼料,選擇溫度適宜的時間段進行飼喂有助于提高波爾山羊的采食量和消化能力,羔羊及育肥羊每天則需要飼喂3~4次,大家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安排,但需要使兩次飼喂間隔時間不少于6小時。正常情況下波爾山羊日糧干物質喂量不應低于2.8%,一般也不會高于3.5%,大家應根據波爾山羊的體重、營養需求制定合理喂量,飼喂后30分鐘內采食干凈說明喂量不夠,可再適量添加一些飼料,飼喂后2小時仍有剩料說明喂量過多,應及時將剩料清理出來以免影響下餐食欲和出現變質。
3、管理關
不少養羊戶對日常管理并不太重視,長期以往波爾山羊便容易生病。日常管理多為一些細節問題,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環境方面,另一類則是羊只本身。
我們先看一下環境方面,其實這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羊舍內的糞污需要及時進行清理,不要長時間在羊舍內堆積,以保持羊舍干凈、干燥。定期對羊舍環境進行消毒,一般夏秋季節3~5天消毒一次,冬春季節5~7天消毒一次,消毒時一定要徹底不要留有死角,消毒藥物需要定期進行更換種類。羊舍平時需要加強通風,以凈化空氣和降低羊舍內的濕度,夏季搭建涼棚做好降溫工作,冬季則要做好保溫工作,波爾山羊被毛稀疏不太耐寒氣溫過低便容易生病。
我們再看一下羊只本身。每天應對羊群進行觀察,當發現問題后應及時找出原因及應對措施。定期給羊只刷試體毛,以保持羊體干凈。定期給羊進行修蹄,以免患腐蹄病、蹄葉炎等影響行走。母羊做好發情鑒定及配種工作,并根據配種日期推算出預產期,到了預產期需要對母羊密切觀察,出現生產跡象時應及時進行助產,羔羊出生后做好相應護理工作,這樣便可以提高羊群繁殖率及羔羊成活率了。
4、防疫關
隨著集約化養羊和活羊跨地區運輸增多羊病變得越來越多,并不是波爾山羊不抗病,其實現在幾乎所有品種的羊發病率較以往都有所增加,特別是傳染性羊病(例如羊傳染性膿胞病、口蹄疫、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及羊痘等)發病率逐年增高,養羊戶必須加強防疫工作,根據羊場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驅蟲、防疫計劃,以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各類疫病的發生。
羊群應在每年春秋兩季進行驅蟲,驅蟲時最好采用兩種驅蟲藥物聯合使用,例如伊維菌素與阿苯達唑(或左旋咪唑)聯合使用,這樣便可以對大多數體內外寄生蟲均有不錯的驅殺效果。進入夏季以后還可以采用0.1%敵百蟲溶液或0.1%雙甲脒溶液等藥物進行噴體、藥浴,以消滅羊體外寄生蟲,此外放牧羊還應有針對性的驅血液原蟲及肝片吸蟲等。
防疫也主要集中在春秋兩季,需要注射疫苗的疫病有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羔羊痢疾等梭菌性疾病、羊口瘡、羊痘、口蹄疫、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及小反芻疫等,養羊戶應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疫苗對羊的保護時間等合理安排各項疫苗的注射免疫時間,一般兩種疫苗注射間隔最好在15天以上。養羊戶不要認為給羊群進行防疫太麻煩,或者抱有僥幸心理認為不做防疫也沒有問題,萬一爆發傳染性疫病便會給養羊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標簽: